7月22—27日,学院百 炼 千 人实践队一行8人,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光辉的带领下,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,走进特变电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,围绕围绕“煤化工耦合绿氢”、“高端煤基新材料”、“校企协同育人”等主题开展实践调研活动。
一、把课堂搬到坑口:126亿吨煤的“分子级旅行”
实践队先后深入南露天煤矿、将军戈壁一号、二号露天煤矿及天池能源昌吉热电厂和天池能源煤化工中试基地。在被誉为“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”的南露天煤矿,实践队员走进3000万吨/年生产能力的采掘现场,近距离学习观察5G+无人巡检机器人沿着坑壁缓缓移动,边坡雷达预警系统实时闪烁,矿卡调度指令由AI中枢精准下发。随后,队员们走进天池能源煤化工中试基地,近距离观察煤—油共炼、煤焦油加氢等中试装置。“过去只在课堂上了解学习过煤化工的工艺宇流程,今天第一次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工业现场对应起来,收获满满!”2022级本科生付新平在现场笔记上写道。
二、面对面:一场“化工版”思政大课
25日下午,在与天池能源、西北工业大学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座谈会上,天池能源代表车志翔用“三个耦合”概括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愿景:煤化工与绿氢耦合、煤基高值材料与减碳技术耦合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耦合。天池能源表示:“新疆是国家‘三基地一通道’的核心区,如何把煤炭‘吃干榨净’,需要像石大这样既有石油基因又懂煤化工的高校深度参与。”
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光辉作为代表发言,新疆特变电工为全球能源事业提供绿色指挥能源系统解决方案,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,培育打造了能源高端装备智造、新能源、铝电子新材料、煤基化工四大国家战略循环经济产业,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,特别能学习”的“四特精神”特别值得我们学习。并介绍了学校的建校历史与学校发展规划,表示:“新疆是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的重要生源地,希望与新疆的企业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,共同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和清洁能源转型努力奋斗。”
三、企业担当:能源转型的清洁方案
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国家能源集团首个“煤—电—化—新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,年产煤炭7000万吨、清洁电量200亿千瓦时。在企业园区,荒漠中竖立起高楼,戈壁滩里长出绿茵,实践队员李浩表示:“实习过程中没有风沙与灰尘,两侧的道路和园区内部遍布着绿植,参观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到绿色化工的真谛,通过实践学习,更加认识到”化工人“的使命与担当,未来要把论文写在西部戈壁,把专利留在祖国边疆!”
通过本次实践,队员们表示:“从石油到煤炭,从分子到反应器,我们要用化工语言回答‘双碳’时代之问,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。”牢记“能源报国”的誓言,努力提升专业素养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,绽放出属于石大学子的绚丽光彩,为国家的能源化工事业贡献“石大智慧”与“石大方案”。






